摘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多币种、多机制、一站式”的高效便捷投资渠道。
2024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银行间本外币市场成交规模达2617万亿元,对应日均成交量10.5万亿元,平均每秒交易超过1亿元,在我国主要金融要素市场占比达7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金融市场“大动脉”。
9月9日,记者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获悉,作为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排头兵,经过30余年的发展,外汇交易中心服务对象已从国内银行拓展至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家机构,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的年均增长率超过35%。
近年来,外汇交易中心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推出了多项银行间市场的开放措施,并且通过持续优化市场微观机制,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多币种、多机制、一站式”的高效便捷投资渠道,用金融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银行间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
债券通“北向通”自2017年上线以来,已有834家境外机构通过该渠道入市;“南向通”2021年上线后覆盖更多境内机构。目前,参与中国银行间市场的境外法人机构超过1100家,境外投资者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约4万亿元,2024年现券交易量19.1万亿元。
为满足境外机构流动性管理和风险对冲需求,外汇交易中心先后推出了“互换通”、离岸回购等业务,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诸多符合其海外市场投资习惯的机制和安排,交易时长和服务地区范围也不断扩展。
“目前银行间市场产品体系完备、交易工具种类齐全、市场流动性好,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吸引力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开放又为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外汇交易中心党委委员、副总裁董忆伟介绍,在市场需求和开放要求的推动下,银行间市场对标国际标准持续完善各项交易结算机制。
例如,在中欧央行合作框架下,外汇交易中心按照中欧绿色债券共同分类目录对银行间市场的绿色债券进行贴标,并提供绿色债券篮子等创新产品的发行交易服务,既为境外投资者提供符合欧盟标准的绿色投资标的,也促进了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形成了银行间市场高质量发展与境外机构投资者持续入市的良性循环。
头图为外滩15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配资吧官网网站。劳动报记者于玘珺摄影
114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